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 : 权江美

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是研究韩国古代佛教雕刻史的起点,也是6、7世纪东亚最具代表性的佛教雕刻品之一,闻名遐迩。这尊佛像的形状与日本京都广隆寺的木造半跏思惟像非常相似。因此,作为研究韩国与日本古代佛教雕刻交流的史料备受关注。

一般而言,在中国半跏思惟像通常是围绕在主佛像周围的从属佛像,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单独成为礼拜对象的例子并不多见,但是在三国时代的百济,半跏思惟像摆脱了从属地位,形成了独立的造型。三国时代,半跏坐特有的复杂身体结构得到完美体现,并且克服了中国的半跏思惟像中常见的夸张姿势和过于简单化、以相同单位反复出现的衣褶,摆脱了制式化的感觉,这样的半跏思惟像十分盛行。

精致细腻,面带淡淡的微笑,展现崇高之美

 金铜半跏思惟像,三国7世纪前期,高90.9厘米,第83号国宝

金銅半跏思惟像、三国時代 7世紀前半、高さ93.5厘米、国宝第83号

半跏思惟像的右腿架在左腿膝上,右手手指轻抚下颌,做沉思状。这种形式的佛像源于悉达多太子 因忧虑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而陷入沉思的形象。常见于印度犍陀罗国或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传浮雕中。中国的半跏思惟像主要制作于公元5-6世纪,被称为“太子像”、“思惟像”、“龙树像”等。半跏思惟像在韩国则盛行于6-7世纪,通常被认为是弥勒佛(未来之佛)。韩国的半跏思惟像还对日本飞鸟、白凤时代半跏思惟像的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韩国的新罗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半跏思惟像就是弥勒菩萨。这是因为当时流行转轮圣王思想,花郎被视为未来的救世主—弥勒佛的化身,弥勒信仰在整个社会都十分盛行,因此认为半跏思惟像就是弥勒菩萨的看法十分具有说服力,并逐渐被大众接受。但是,这一看法尚缺少文献依据,因此最准确的说法还是“半跏思惟像”。

因此 人们认为半跏思惟像是弥勒菩萨的思想在当时尤为盛行。当时流行转轮圣王的思想,花郎被看作是未来的救世主—弥勒佛的化身。在当时的新罗,弥勒信仰十分盛行,因此认为半跏思惟像就是弥勒菩萨的意见十分具有说服力,并逐渐被大众接受。但是,判定半跏思惟像就是弥勒菩萨尚缺少文献依据,只能称之为“半跏思惟像”。

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高93.5厘米,是以金铜铸就的半跏思惟像中最大的一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美丽。简单匀称的身材、自然立体的衣服褶皱、刻画鲜明的五官、精巧完美的铸造技术,再配上脸部淡淡的微笑,令其增加了作为宗教礼拜对象的崇高之美。

头戴由三个半圆组成的三山冠或莲花冠。头冠表面没有任何装饰,虽然很简单,却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这种类型的宝冠在印度或中国的菩萨像上几乎未曾出现过。在丰腴的脸上,长长的细眉形如弯钩,眉尖与鼻线相连。眼睛小而长,眼角微向上挑,给人略有些冷峻的感觉。不过,仿佛是为了缓和这种感觉,紧闭的嘴角稍稍上扬,露出淡淡的微笑,表现出一种神秘感。

上身袒露,肌肉起伏隐现,腰部纤细。轻触右下颌的指尖活灵活现,充满律动感。仿佛与之相对应般,搭在左腿上的右脚脚趾有力弯曲,更具生动感。制作半跏思惟像时最难的地方就是对右臂的处理。右臂弯曲支在右腿上,右手轻抚脸颊,整条手臂十分纤长。但是,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的右膝微向上抬,托起右手肘,右臂略支起,微弯的手指轻轻碰触下巴右侧,展现了异常完美的力学构造,这种精湛的技艺一直延续到了微低的脸庞与上身上。

 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高93.5 厘米 是以金铜制做的半跏思惟像中最高的一座,也是最精美的一座。

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高93.5 厘米
是以金铜制做的半跏思惟像中最高的一座,也是最精美的一座。
出土地不明,围绕着究竟是制作于新罗还是百济争论不休

这尊佛像出土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具体出土地不明。因此,关于这尊佛像究竟是制作于新罗还是百济争论不休。截至目前,根据日本京都广隆寺木造半跏思惟像的制作地判断,第83号国宝应制作于新罗的主张更具说服力。这两尊佛像无论是在三面冠的宝冠形态、胸和腰的处理上,还是膝下衣褶和座椅两侧垂下的腰带装饰等上都极为相似,在研究两国佛教雕刻交流史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日本在制作佛像时,大都采用樟木或榧树,但是广隆寺的木造半跏思惟像却是以多生长于韩国庆尚道一带的赤松制作而成。在制作工艺方面,一般的佛像大都采用先将身体各部位雕刻成几块,再组合在一起的方法。而广隆寺的木造半跏思惟像却是以一整棵树木雕刻而成。此外,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623年曾将从新罗带来的佛像供奉于广隆寺中。因此,可以推断出这尊佛像指的正是木造半跏思惟像。不过也有观点指出,广隆寺的佛像与第83号国宝相比,静态的感觉更强,且两尊佛像在造型上也有着不同之处。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百济的作品追求协调、均匀的形态,采用的是优雅、精致的雕刻工艺,因此这尊佛像应属于百济作品。关于具体的制作地,今后有待发掘新的资料,这将是未来我们需研究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