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 : 权江美

 金铜半跏思惟像,三国6世纪后期,高83.2厘米,第78号国宝

金铜半跏思惟像,三国6世纪后期,高83.2厘米,第78号国宝

半跏思惟像因采用了半跏坐这一独特的姿势,脸、手臂、腿和腰等身体各部位需有机协调在一起。裙衣的细节也需采用极为复杂、难度较大的处理手法。从这一点来看, 半跏思惟像的出现可以说宣告了韩国雕刻史的开始。其中,第78号国宝半跏思惟像以其丰富细腻的造型和卓越的铸造技术,被誉为东方雕刻史上的一件举世杰作。

何谓半跏思惟像?

半跏思惟像的一条腿横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手指托面颊,做沉思状。这是源于悉达多太子尚未出家前,因忧虑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而陷入沉思的形象。半跏思惟像在韩国盛行于6-7世纪的三国时代,大部分为独立的雕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第78号国宝半跏思惟像和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这两件佛像均为半跏思惟佛像,堪称石窟雕刻和韩国佛教雕刻的举世杰作。此后,韩国的半跏思惟像还对日本飞鸟、白凤时代半跏思惟像的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关于半跏思惟像的尊名,在韩国和日本普遍认为是弥勒菩萨。这是因为根据佛经典籍的记载,弥勒菩萨是在未来出生成佛的救世主,他的事迹与过去的悉达多太子相似。

第78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的造型之美

与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并称为韩国古代雕刻史上的双璧,广为人所熟悉。观看这座半跏思惟像,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头上装饰华丽的宝冠。宝冠上的装饰如高耸的尖塔,采用了将太阳和新月相结合的独特样式,因此被称为“日月饰”。这种类型的头冠来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的王冠,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方后,用于菩萨雕像的头冠。在印度犍陀罗国的菩萨像以及中国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地均有类似造像出现。从半跏思惟像的正面观赏,可以发现这座佛像的腰部纤细,给人一种女性的柔美感觉。但是从侧面看去,却又充满了上升的力量。整个身体的线条柔和、富有弹性。衣角从双肩至末端略向上翘,更显尖锐,呈现出一种流畅的线条,将身体包裹其中。双膝和背面椅垫上的皱褶都雕刻得十分精巧,椭圆和“S”形线条巧妙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变化无穷的流动曲线。

半跏坐的姿势也无比自然。腰部微弯,头部略颔,手臂被拉长,展现出一种非自然的比例,以此来表现思惟的形象,彰显出雕刻家的艺术创造力。轻抚下颌的右手手指仿佛传递出内心深处的法悦,根根手指的动作都充满了奥妙。简而言之,这尊佛像的造像带有一种脱离现实之感,同时也彰显出自然的宗教式审美。即,可以定义为理想的现实之美。古雅质朴的微笑与自然的半跏坐姿、身体各部位的有机协调,衣角和腰带充满律动的线条、完美的铸造技巧等,让这尊金铜佛像呈现出最理想的半跏思惟形象。

这尊佛像的内部采用了以土填充的“中空式”铸造技法,高达近1m,是一尊较大的金铜佛像,但是铜的厚度只有2-4mm。为了使厚度保持均匀,交叉采用了贯通至头部的垂直铁心和横贯肩部的水平铁心,头部还使用了铁钉。正是因为有着这样高超的铸造技术,才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绝伦又充满生命力的佛像。

与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的比较

 金铜半跏思惟像,三国时代7世纪前期,高90.9厘米,第83号国宝

金铜半跏思惟像,三国时代7世纪前期,高90.9厘米,第83号国宝

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与第78号国宝半跏思惟像并称为韩国古代雕刻史上的双璧,均是制作于三国时代的代表作品。不过,这两座佛像在造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头上佩戴的宝冠。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头戴名为三山冠或莲花冠的矮冠。此外,不同于第78号国宝半跏思惟像,上身袒露,只简单地戴着项链。根据简单匀称的身材、自然立体的衣服褶皱、刻画鲜明的五官等,大体上可以推测出这尊佛像制作于7世纪前期,稍晚于6世纪中后期制作的第78号国宝半跏思惟像。第83号国宝金铜半跏思惟像高93.5厘米,不仅是以金铜铸就的半跏思惟像中最大的一座,与日本京都广隆寺的木造半跏思惟像也极为相似,作为能够证明古代朝鲜半岛的佛像传入日本的史料备受关注。

而关于第78号国宝半跏思惟像的制作国家,虽然佛像准确的出土地已无法考据,但是很多学者认为是出自百济或新罗。此外,考虑到这尊佛像的身体和天衣非凡的气势与高句丽时代及中国北魏和东魏时代的佛像样式有着颇多相似之处,且与高句丽古坟壁画上的四神样式也极为相似,因此也有人提出可能是制作于高句丽时期。但是,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很难准确说出是制作于哪一个特定的国家。这是因为这尊半跏思惟像拥有着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的宽泛的艺术性,所以让研究更具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