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南大冢北坟出土的金冠和金制腰带 : 咸 舜 燮

新罗时代,一位最高统治者的出现,让新罗开始展现出古代国家的面貌,这位统治者就是4世纪中期登上历史舞台的麻立干。如今,麻立干时期的见证仅剩下新罗特有的古墓—积石木椁坟。积石木椁坟是在木制的椁上填埋石块,在其上再建起高高土堆的一种墓葬形制。这座古墓的地面上耸立着巨大的封土,墓中被放入了大量随葬品,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生前的生活能延续到死后的世界。古墓主要建于麻立干时期,在6世纪中期的新罗中古期最终建成。新罗金冠在麻立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皇南大冢全景(庆州市内大陵苑一带)

皇南大冢全景(庆州市内大陵苑一带)

1973年至1975年,文化遗产管理局文化遗产研究所(现为文化遗产厅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对皇南大冢进行了发掘。这座古墓是新罗积石木椁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出土的随葬品包括贵金属装饰、珍贵的进口物品以及大量的铁制品和陶瓯,学者们据此判断这是一座王陵。不过,究竟是哪位王的王陵,已无法考据。1976年,文化遗产委员会将这座王陵命名为“皇南大冢”,意为“位于庆州市皇南洞的大墓”。皇南大冢是由南北两座墓相连组成的双墓。通过发掘可知先建成的南坟是王的陵墓,后建成的北坟则是王妃的陵墓,南北两座古墓均为积石木椁坟。在内部结构方面,南坟中放置尸体的主椁和装满陪葬品的副椁相互分离,这也是南北两墓的差别所在。之所以判定北坟为王妃墓,决定性依据就是银制腰带装饰上刻有“夫人带”的字样,这里所说的“夫人”在当时指的就是王妃。可以说“夫人带”具有“王妃的腰带”之意。安葬在皇南大冢北坟中的王妃佩戴着金冠和以金装饰的腰带、金手镯、金戒指、金项链以及胸饰等饰品。虽然王妃身上所穿的丝织品和装饰品上覆盖的纺织品均已腐化消失,只剩下珍贵的装饰品,但是从中不难推测出其下葬时,一定身穿生前最华丽的服饰。

 王妃的金冠,出土于庆州皇南大冢北坟,高27.3厘米,第191号国宝

王妃的金冠,出土于庆州皇南大冢北坟,高27.3厘米,第191号国宝

王妃的金冠是新罗最流行的典型树枝形金冠。三根对生枝和两根互生枝搭配在一起组成的立饰在狭长的头带上高高耸立。对生枝分布在正面和左右两侧,互生枝则分布在后面的左右两侧,呈倾斜状。表面刻有纹样,并缀满曲玉和璎珞,让整个头冠更显华丽。这些曲玉是以被称为翡翠的硬玉制成,璎珞则是一种将金属薄片剪成圆形制成的装饰,每片璎珞都以金线垂挂在金冠上。在头带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悬垂着三个以金链将璎珞穿连在粗环上组成的垂饰。头带两端似乎是以某种有机质制成的绳子捆绑在一起。这象征着佩戴金制粗环垂饰的人是女性。与之不同的是,男性的垂饰通常为细环。这顶金冠是第一个融合了对生枝与互生枝的新罗树枝形金冠。

关于皇南大冢的最大谜题就是王和王妃佩戴的头冠。这座墓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王佩戴金铜冠,王妃则佩戴金冠。铜片镀金后制成的金铜冠与纯金的金冠在材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虽然王的王冠是唯一一个悬挂着曲玉的金铜冠,但是就材质来说,其珍贵性远不如金冠。不仅如此,王的金铜冠上只有三个作为立饰的对生枝。通过王和王妃的头冠,可以推测出新罗“树枝形头冠”的演变过程。

根据立饰的形态,可将新罗“树枝形头冠”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头带上仅立有三根对生枝。对生枝的形态起初像自然生长的树枝那样向外伸展,之后逐渐弯折成直角。初期的形态仿佛生动地再现了自然界中的树木,因而被归类于“原始形态”。庆州校洞出土的金冠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而皇南大冢南坟中王佩戴的金铜冠就是此种头冠的最终形态。立饰虽然只有对生枝,但是其弯曲的形态接近于直角,此种形态一直延续到之后的头冠上。典型的“树枝形头冠”为三根对生枝与两根互生枝相结合的形态,此种类型的头冠最为精致,被归为“标准形态”。全新登场的互生枝形似鹿角。不过互生枝出现得较晚,因此很难肯定地说就是仿造鹿角创造的。然而,从象征意义上来看,树木与鹿角充当着连接天与地的媒介。从这一阶段之后出现的对生枝均为直角形态。皇南大冢北坟中出土的金冠是最早出现的标准形态金冠,金冠冢及瑞凤冢中出土的金冠则属于标准形态的形成期。标准形态形成期的金冠具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对生枝分为3段。制作时间较晚的天马冢和金铃冢金冠则属于标准形态的发展期。此时的对生枝分为四段,这也是其特点所在。在“树枝形头冠”的标准形态阶段,对生枝从三段演变为四段,整体布局变得更加密实华丽。最后一个阶段为“退化形态”,据推测这一阶段已很难制作出金冠。冠中蕴含的政治权威逐渐消失,装饰数量达到顶峰后,急剧向着简洁化方向转变。在退化形态的末期出现了以铜片制成的铜冠。在墓主人佩戴铜冠的墓中,还发现了铃铛等随葬品,由此可知,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在前一阶段已失去政治权威的巫师。

通过这些变化,可以推测出“树枝形头冠”具有的象征意义。据史料记载,新罗的王和王族曾是祭司,直到麻立干时期,都负责主持国家的祭祀活动。以黄金打造的“树枝形头冠”象征着神树。新罗的麻立干及其家族既是统治者,也负责主持国家的祭祀活动,“树枝形头冠”可以说是展现了他们的地位的图腾。在麻立干时期的中古期,法兴王承认了佛教的地位,曾在传统祭祀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神宫也被佛教取代,从而强化了国王的世俗权威。用黄金打造出的“树枝形头冠”与传统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此时对于新罗的王而言,已不再需要这种头冠。不过,树枝形头冠在祭祀方面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依然在民间广泛流传,其政治权威已经消失,此时的头冠仅相当于巫师的信物。

1 原始形态,庆州校洞出土的金冠,高12.8厘米
2 标准形态,庆州天马冢出土的金冠,高32.5厘米,第188号国宝
3 退化形态,丹阳下里出土的铜冠,高26.9厘米

与金冠同时出土的还有新罗腰带,在皮带上饰有黄金打造的銙板,其下方悬挂着多个同样以黄金制成的腰佩,形态各异。金制腰带佩饰同金冠一样,都是象征着王族独有的权威的装饰品。銙板是在四角形金片上悬垂着心形垂饰的装饰品。四角形内雕刻着龙凤纹或三叶草纹,这两种纹样都曾在高句丽盛行,并流传至新罗。在新罗,三叶草纹成为主流,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过程。此外,腰佩上还垂挂着鱼、曲玉、刀和夹子等装饰物。

 王妃的腰带,出土自庆州皇南大冢北坟,长120厘米,第192号国宝

王妃的腰带,出土自庆州皇南大冢北坟,长120厘米,第192号国宝

此前,学界中普遍认为像皇南大冢这样的大型新罗古墓,应是在新罗摆脱了高句丽的影响后,在独立发展期建造的陵墓。因此,日韩学界发表的学说大都指出这是讷祗麻立干(417年-458年在位)的王陵。但是此种观点因过于轻视新罗自身的能力而受到批评。通过与中国东北地区4世纪前后的古墓相比较,出现了皇南大冢的随葬品符合麻立干初期特点的说法。此种说法认为这座陵墓是奈勿麻立干(356年-402年在位)的王陵。近来,还有学者提出这座陵墓应是在新罗依然深受高句丽的影响,但是已摆脱了麻立干初期原始形态的背景下建造的说法。此种观点认为,从王佩戴金铜冠可知,这座王陵应属于被讷祗麻立干夺取了王位的实圣麻立干(402年-417年在位)所有。关于北坟中的王妃和南坟中王的身份,学界至今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